2021-02-18 分類: 網(wǎng)站建設
科技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總會產(chǎn)生一種自相矛盾的想法,比如,一方面是越來越智能的機器人不斷出現(xiàn),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于智能機器人可能帶來的隱患的猜忌。
于是這種焦慮也就體現(xiàn)在了諸多電影作品中,比如《人工智能》《機器管家》《終結者》《剪刀手愛德華》等等,這些影片中,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相處總是有種微妙的感覺,若即若離,卻也能稍微相處融洽,只是,這種跨越物種的相處,難免會感到膈應。
這里我把人類和機器人說成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因為,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歸類機器人,暫且把它單領成一個物種吧。
在我個人印象中,對于機器人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反思的電影,應該是當屬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我,機器人》。
上映于2004年,根據(jù)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同名原著改編,如果,你要是看過原著再去看這部電影,那你就會發(fā)現(xiàn),電影中除了基本框架結構相似之外,很多地方都做了處理,而且,這也是為了符合電影市場所做的改變,不過,其中所折射出的內(nèi)涵,卻是值得思考的。
究竟未來的機器人會不會因為自我進化,而主宰地球呢?而人類的控制,對于機器人來說,是不是真的具有很強的約束性呢?
《我,機器人》還有兩個有趣的翻譯名字,香港版本的叫做《智能叛變》,而臺灣版本的叫做《機械公敵》,但是,我總覺得,《我,機器人》這個名字恰到好處。
故事設定在未來2035年的芝加哥。
在電影中,機器人桑尼和人類戴爾的關系是從敵人到朋友的,而對于戴爾來說,半只手臂的機械化,使得他也擁有了機器人的一部分,對于機器人的思考,從原先的敵對,質(zhì)疑,到最后的和好,只是,這種和好,貌似還是帶著一丟丟憂慮。
到底,戴爾是站在人類的一邊,還是機器人的一邊,而機器人桑尼,到底是真的幫助人類,還是最終選擇推翻人類,這種矛盾與復雜的尖銳問題,導演在電影中是提了出來的,可是,他并沒有完全的解決,而我和機器人之間,到底我成了機器人?還是機器人取代了我?
所以,《我,機器人》這個標題,本身就帶有思辨意義的。
因為一次事故,冰冷的機器人選擇了營救生還幾率更大的戴爾,而讓另一個生還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小女孩葬身海底,從此,戴爾對于機器人很是排斥,因為,如果換做人類,他是有感情的,而不是通過冰冷的數(shù)據(jù)來選擇去營救哪個人?
開篇第一場戲,戴爾當街抓到一個拿著包快速奔跑的機器人,戴爾懷疑這個機器人是小偷,其實,它只是去給主人拿急救藥而已,從這里便交代了戴爾和機器人之間的積怨。
機器人創(chuàng)造者朗寧博士在公司內(nèi)突然自殺,這起事故引起了戴爾的注意,戴爾堅信,朗寧的死肯定是機器人干的。
調(diào)查隨之展開。
電影中對機器人設定了它們必須遵守三大定律,是萬萬不能破壞,而這三大定律的存在,也讓人類堅信,機器人是不會背叛人類的,況且,每次的事故發(fā)生后都會將機器人打回原廠重新維修,或者直接毀滅。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很早以前春晚的一個小品《機器人趣話》,這可能是我最早接觸的中國人對于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探討,雖然,整個小品被其中幽默的臺詞所覆蓋,但是,從中反應出的問題卻是值得思考的。
萬一,機器人真的失控了,人類還能進行自我防御嗎?
《我,機器人》這電影中,出現(xiàn)了機器人對抗人類的畫面,而人類的的確確是處于弱勢群體,即使有武器作為后盾,可是,冰冷的機器人依靠著靈巧的動作和毫無痛感的軀體,輕松的便可將制服人類。
密密麻麻的機器人爬上大樓時,作為觀影的我,有種很強烈的恐懼感,倘若現(xiàn)實生活中,真的發(fā)生機器人起義的事情,我手無寸鐵的恐怕只有躺下來等死的份吧。
其實,《我,機器人》給出的答案是具有開放性的,作為幕后黑手的維基智能人,最后被戴爾毀滅了,可是,已經(jīng)得到進化的桑尼卻沒有,即使,它和戴爾成了朋友,可是,當桑尼站在山丘處,底下是無數(shù)抬起頭望去的機器人時,頗有一種起義前夕的感覺。
難道,桑尼的再次進化,不會對人類進行反抗嗎?
這就不得而知,但是,整部電影雖然偏向商業(yè)化,可是,卻也能看出其中的某種思考,這種思考,在2004年的時候,科技尚不發(fā)達,還是粗略的,可如果放在15年后的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冒個冷汗呢?
與大獲成功的《黑客帝國》系列相比,《我,機器人》中暗黑以及壓抑的元素稍稍少了些,而用輕松的方式表達一種比較深刻的話題,也讓受眾面更加廣泛,可以說老少咸宜。
《黑客帝國》以抗爭為主,而《我,機器人》以反思為主。
從主人公戴爾的出場,就已經(jīng)注定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微妙關系,而戴爾每一次對機器人所表現(xiàn)出的不滿,都將這種矛盾推向高潮,即使,與桑尼握手言和,即使摧毀維基,可是,這種對于另一物種的不信任,或許從來沒有從戴爾心中抹去。
數(shù)據(jù)可靠還是情感可靠?
雖然,電影《我,機器人》中,是戴爾摧毀了維基,可是,如果仔細去揣測每個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是桑尼救了人類,而桑尼,它只是一個機器人,機器人救了人類,這一點還是有點諷刺的。
人類是制造了機器人,可是,機器人的進化完全是自身的行為,而當機器人達到不可控的地步時,它們對于領地意識也會增強,于是,起義爆發(fā)。
整部電影中,雖然,也有表現(xiàn)人類自私且自大的一面,只是,重點還是放在機器人身上,除了桑尼,還有維基,他們都是用人類安全作為借口,而進行自我進化,只是,暫時看來,桑尼的進化偏向人類,而維基的進化偏向自己,于是,維基被毀滅了。
可是,事實證明,桑尼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它摸準了人類才擁有的東西——感情,感情這種東西是可怕的,一旦控制不好,冰冷的機器人極有可能為了存活而大開殺戒。
《我,機器人》這部電影雖然目前看來,在后期處理上面有些明顯的漏洞痕跡,但是,即使沒有火爆場面作為鋪墊,反映出的問題也是值得玩味的。
機器人究竟能不能擁有感情?而擁有感情的機器人我們怎么才能察覺?
04年,對于機器人的反思便開始在電影中體現(xiàn),只可惜,電影發(fā)展到目前,貌似很少再出現(xiàn)這種帶有反思性質(zhì)的電影了。
好萊塢老生常談的話題,便是某個物種侵略地球,而隨后又把這個物種的各種暴虐移架到機器人身上,因為,機器人與人類是共存體,人創(chuàng)造了機器人,機器人也有可能突破人類束縛。
不過,技術發(fā)展到今天,電影人似乎更加偏向注重電影畫面性,畢竟,流水線的工廠,爆米花的大片,娛樂化的趨勢,決定著電影主題的走向。
而對于機器與人之間探討,恐怕也就只能停留在過去。
電影人依附科技,且最終拜倒在科技的石榴裙下,因為可以帶來的畫面震撼,可以讓人們在觀影中忽略掉內(nèi)容的質(zhì)量,而且,這種電影技術屢試不爽。
這難道不是一種人與機器的顛倒嗎?太依賴科技,太癡迷技術,最終,迷失掉電影本來的內(nèi)核,而內(nèi)容為王轉換成技術為王的時候,這也就是一種變相的機器控制人類的反映。
生活的諸多方面都在一一印證著《我,機器人》中的某些隱喻,不管是電影還是其他方面,本末倒置的人類總是過分的追求技術的革新,技術革新沒錯,它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只是,不要因為走得太快,而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
如果沉迷表皮,忽略本質(zhì),機器真的會取代人類,這不是危言聳聽!
當前文章:機器人起義了?會出現(xiàn)嗎?
路徑分享:http://www.rwnh.cn/news30/101630.html
成都網(wǎng)站建設公司_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為您提供域名注冊、移動網(wǎng)站建設、網(wǎng)站內(nèi)鏈、App開發(fā)、品牌網(wǎng)站設計、標簽優(yōu)化
聲明:本網(wǎng)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nèi)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lián)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nèi)容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lián)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