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公司法》及相關條例,“注冊資本”的登記管理已經從“實繳登記制”調整為“認繳登記制”,也就是說注冊資本的實繳已經沒有期限承諾限制,也沒有認繳最低限額,也不再需要《驗資報告》。
當今社會上出現(xiàn)大量注冊資本巨大、實繳能力不足的公司,很多老板認為認為,在完全認繳制下“認繳不實繳”等于“認而不繳”、“可以不繳”。
那么“認繳制”下,注冊資金真的可以認而不繳了嗎?也無需擔責嗎?
律師解讀:
《公司法》第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由此可知,股東的責任范圍仍然是其認繳的全部資本。完全認繳制下的“認繳不實繳”不等于“可以不繳”。
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2月頒布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二》”)、《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對如何在認繳資本制下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做出了更為詳盡的安排。
《公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公司解散時,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均應作為清算財產。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包括到期應繳未繳的出資,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條和第八十條的規(guī)定分期繳納尚未屆滿繳納期限的出資。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債權人主張未繳出資股東,以及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或者發(fā)起人在未繳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p>
《公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p>
對“公司財產”的理解,能不能僅僅限于公司現(xiàn)有的財產
一般情況下,公司對外享有的債權也是公司的財產或者財產利益。在公司破產過程中,公司債權同樣是作為公司財產的組成部分,在執(zhí)行過程中,被執(zhí)行人對他人享有的債權,也可以成為執(zhí)行標的。
對于實行認繳制的公司來說,股東個人尚未繳納的注冊資本,與一般的債務并無區(qū)別,同樣可以看作是公司股東對公司所負的債務。從高人民法院有關《公司法》的司法解釋來看,也可以得出公司債權人可以要求公司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結論。
現(xiàn)行《公司法》及司法解釋中對于公司違背法定程序和條件減資未通知已知債權人的,具體應該如何承擔責任,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是,這并不妨礙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形參照適用相關的法律及司法解釋。
網站欄目:工商注冊資金真的可以認而不繳了嗎?
URL網址:http://www.rwnh.cn/hangye/gsdb/n17713.html
聲明:本網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lián)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