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臨平一中初一1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一堂寓教于樂的人工智能課。孩子們初次接觸AI教學,對新穎的教學方式十分好奇。學生馮思怡說:“這是我第一次接觸AI課程,感覺很棒。”將人工智能課程植入到教學常規(guī)課程中,余杭區(qū)是全國首創(chuàng)。
安裝手臂、連接線路、啟動程序……在臨平一中AI實驗室看到,同學們四人一組,在老師的專業(yè)技術指導下,將機器人各零部件進行了組合安裝體驗。同學們手中的機器人,名叫Yanshee(偃),該款機器人具有AI人臉識別功能,可以分辨性別、年齡。此外,該款機器人拓展性較高,Yanshee(偃)機器人的四肢和肚子上有多個傳感器接口,可以外接溫度、超聲波、紅外線、濕度等傳感器,用于測溫、測距等。
現場,同學們齊力將機器人組裝完畢,老師把孩子們的勞動成果拿上講臺進行了成果展示。記者看到,當授課老師董金童在電腦上寫入了舞蹈動作代碼,講臺上聯網的機器人舞蹈隊便隨著節(jié)奏舞動起來。董金童說:“在傳統的編程學習中,學生們會覺得枯燥乏味,現在通過機器人這個載體,同學們明白了代碼不再是一個個干巴巴的數字,可以變成一個個動作,變成美妙的舞姿。”學生們在編程學習中,運用代碼可以帶動機器人進行各類動作,通過機器人,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可以有實時反饋,學習過程更加有趣。
據了解,余杭區(qū)在小學三至六年級,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均開設了人工智能課程,課程時間為每周一次,每次課時35至40分鐘。現階段,人工智能課程中運用到的主要是教育機器人和賽事活動機器人,可以開展編程學習和競技賽事等。早在孩子們開學之前,全區(qū)各中小學已經著手準備和布置AI實驗室,從硬件設備到軟件搭建再到課程準備。截至目前,余杭區(qū)各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已達122次。后續(xù),余杭區(qū)將繼續(xù)細化優(yōu)化教學方式方法,在人工智能課堂上為同學們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為余杭人工智能教育加油助力。
本文標題:AI來了!余杭全國首創(chuàng)人工智能課進教學常規(guī)課程
文章網址:http://www.rwnh.cn/article24/cgpije.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chuàng)新互聯,為您提供App設計、服務器托管、面包屑導航、網站建設、靜態(tài)網站、云服務器
聲明:本網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